常识 | 張西曼 |
释义 | 張西曼1895——1949又名百禄,湖南長沙人,1895年 (清光緒二十一年) 生。1908年加入中国同盟會。1909年入京師大學堂學習。1911年赴海參崴,入帝俄國立東方語文專科學校 (後改名為東方大學) 學習政治經濟。武昌起義後,受南京臨時政府委托在中俄邊境招募北伐騎兵,說服“馬賊”首領劉玉雙率部南下援助北伐,受编為北伐騎兵團。1917年与鄧潔民等在哈爾濱創辦东華中學。1918年冬,再次去海參崴。1919年7月回北京,任北京大學俄文專修科教員兼北京大學图書館编目員,並与李大釗等創立社會主義研究會。1920年協助北京大學恢復俄文系,任講師。1924年任北京政府外交部俄文專修館俄文教員。1925年夏,在北京創辦中俄大學。1927年春,参加籌備成立国立武昌中山大學,擔任校務委員會委員兼法學院院長、教務主任。1928年4月,任国民政府大學院秘書; 12月任教育部秘書。1929年孫中山奉安大典時,任奉安專刊编纂處编輯主任。1930年11月,被免大學院秘書職務,任國立北平大學法商學院俄文教授和陸軍大學政治教官。1932年随陸軍大學遷往南京。從事邊疆民族問題研究,並擔任邊疆學術研究會理事長,參謀本部邊務组專門委員,行政院新疆建设委員會委員。1935年7月,發起组织中蘇文化協會,任常務理事。1936年4月,任蒙藏委員會委員; 12月任立法院立法委員。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,參加廬山談話會。1938年在武漢参加發起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,任理事。1945年1月,在重慶創辦《民主与科學》雜誌,自任社長兼主编,与柳亞子等創革命詩社。1946年2月,在重慶成立中國民主憲政促進會,被推為理事長; 5月又改名為九三學社,被選為理事。國民政府遷南京後,任国立中央大學教授。1948年被開除國民黨黨籍,免去立法委員會职务;12月離開南京進入中原解放區。1949年3月,去北平; 6月參加社會科學工作者代表大會籌委會; 7月出席全國第一次文代會; 同月10日在北平病逝。年54歲。著有《西域史族新考》等。 |
随便看 |
|
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,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