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识 | 凤凰池 |
释义 | 凤凰池章回小说。清刘璋著。十六回。叙洛阳才子云剑,因当地恶少欲夺其祖传宝剑,诬其通盗,遂只身逃亡苏州。与女扮男装之总兵女文若霞相识,互相倾慕。不久云剑进京赴试,文总兵则奉命征讨山寇,失利被俘。若霞男装出逃,被章巡抚招为婿,与章女湘兰情好甚笃,名为夫妻,实为姐妹。后云剑与好友水伊人并中状元,奉旨与若霞、湘兰完婚。云剑又平定山寇,救出岳丈,于是合家团圆。本书不脱才子佳人俗套,文笔平庸。有康熙中原刻本,另有稍后之耕书屋刊本。 凤凰池中书省别称。或省称凤池。原指禁苑中池沼。魏、晋、南北朝设中书省于禁苑,故有此称。亦可指中书省主要官员。唐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同中书门下三品等,故亦作为宰相别称。 凤凰池凤凰池是两晋时中书省及其长官的代称。中书官名起于西汉,初由宦者担任。曹魏时,从掌管尚书奏事的秘书府分出中书府,置监、令。魏晋之际,中书府改为中书省,主要官员有:监、令各一人,皆为中书省长官;中书侍郎四人,掌草诏;舍人、通事各一人(东晋并为通事舍人),掌呈奏案、传递诏令。由于中书省地位上升,逐渐取代了东汉以来作为中央决策机构的尚书台的位置,中书监、令也取代了尚书令的实际宰相位置。监、令二职典掌机要,不仅参与草拟诏令,甚至代君主发布命令,故为时人所重。出自庶族的张华博闻强记,熟悉历代典章制度,又很有见识,为晋武帝所赏识,被拜为中书令,备顾问应对,晋朝仪礼宪章多由他制定,皇帝发布的诏诰也多由他起草。武帝欲伐吴,亦曾与他反复谋划。晋惠帝时,张华又出任中书监,史称:“虽当闇主虐后之朝,而海内晏然,华之功也。”(《晋书·张华传》)可见中书监、令在朝中发挥的重要作用。荀勖在晋太康年间也曾任中书监,当时武帝在任命诏中称赞他具备担任此职的条件:“勖明哲聪达,经识天序,有佐命之功,兼博洽之才。久典内任,著勋弘茂,询事考言,谋猷允诚。宜登大位,毘赞朝政。”(《晋书·荀勖传》)后来,荀勖转任尚书令,有人前来祝贺,荀勖正为失去典掌机要的大权而怅惘,恼怒地说:“夺我凤皇池,诸君贺我邪!”(同上)由此也可知中书监、令之权已在尚书令之上了。 |
随便看 |
|
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,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