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识 | 军队的规模 |
释义 | 军队的规模春秋初期,各大国军队的人数是比较少的。尽管晋国从一军、二军增加到五军、六军,但是几次大战,如城濮之战还只用七百乘兵力,每乘以三十人计,也仅有二万多人。然而到了战国时代,各大国的兵员便有30万到40万之多。 ①秦国:有带甲(或作奋击)百万,车千乘,骑万匹。(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引苏秦语)。 ②魏国:有带甲三十万或三十六万驻守边疆和辎重部队十万(《战国策·魏策·齐策》)魏国最强大时期,据说有“武力二十万、苍头二十万、奋击二十万、厮徒(奴隶)十万、车六百乘,骑五千匹”(《战国策·魏策一》策士所造苏秦语》)。 ③赵国:有带甲数十万,车千乘,骑马匹。(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策士所造苏秦语) ④韩国:兵卒不过三十万,包括厮徒在内,除了防守边疆关塞以外,“见卒不过二十万(《战国策·韩策一》策士所造张仪语)。 ⑤齐国:有带甲数十万(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策士所造苏秦语)。 ⑥楚国:有带甲(或作持甲)百万,车千乘,骑万匹(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策士所造苏秦语)。 ⑦燕国:有带甲数十万,车七百乘,骑六千匹(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策士所造苏秦语)。 春秋战国之间,交战时用兵数量一般还在十万左右。《孙子兵法》说:“驰车千驷,草车千乘,带甲十万”。又说:“日费千金,然后十万之师举矣”(《作战篇》)。还说:“凡兴师十万”(《用间篇》)。据载“吴起之用兵也,不过五万”(《吕氏春秋·用民》)。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,魏国也不过动用“十万之军”(《战国策·魏策》)《墨子》一书中也记载:“君子必且数千,徒倍十万,然后足以师而动矣”。(《非攻下》)然而到了战国中期以后,参战的军队,不仅数量增多,死亡也增多。在公元前393年,秦将白起大破韩、魏联军于伊阙(今河南洛阳南),斩首二十四万。公元前273年,秦将白起败魏军于华阳,斩首15万(《史记·秦本纪·魏世家》)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,秦俘虏赵军40万,全部都活埋了。公元前225年,秦派将军李信率二十万人攻楚,被楚所击败;次年改用王翦率六十万人再次攻楚,结果大破楚军。战国时各国军队人数的增加,主要因为人口的增加,但更主要的是当时各国已普遍地实行了郡县征兵制度,作战时所有及龄农民都有可能被迫编入军队,一场大战,双方往往动用了几十万人。其战争规模也随之逐步增大。 |
随便看 |
|
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,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