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识 | 冒襄 |
释义 | 冒襄(1611—1693)明末清初扬州如皋(今属江苏)人,字辟疆,自号巢民。先世本蒙古族。明末副贡生,与方以智、陈贞慧、侯方域合称四公子。与东林后裔往来密切。弘光立,受阮大铖之忌,险遭迫害。入清后不仕,著书自娱。工诗善文,有《巢民诗集、文集》、《水绘园诗文集》。 冒襄(1611—1693)清诗文家。字辟疆,号巢民,又号朴庵。江南如皋(今属江苏)人。明崇祯十五年(1642)副贡生,当授推官,以世乱不出。南明弘光时,阮大铖以旧怨兴党狱,赖救幸免。入清屡征不起,于水绘园结客酬唱以终。门人私谥潜孝先生。襄高才盛气,与侯方域、陈贞慧、方以智并称明末“四公子”。书法精妙,文笔调秀逸,笔记《影梅庵忆语》尤有名,诗《晚晴簃诗汇》评为“萧寥跌宕”。著有《巢民诗文集》、《影梅庵忆语》,编有《同人集》。生平事迹见《清史列传》卷七〇、《清史稿》卷五〇一、《国朝耆献类征》卷四七八、韩菼《冒征君襄墓志铭》。 冒襄 1611—1693字辟疆,江苏如皋人。明亡以后,于宅内筑一亭,“与鹳鹤同栖”,称其住处为扑巢,自号巢民。入清不仕,终身布衣。是清初有名的遗民诗人。 冒寨少时聪慧,十岁能文,董其昌为他十四岁写的诗作序“方之王勃”。成年以后,恣游大江南北,与文人广泛结交,“风流文彩,映照一时”。(蔡冠洛:《清代七百名人传》)。冒襄与东林党人交往密切,几次到金陵参与东林党人活动。为被害死的东林党人扬涟、左光斗、魏大中、周顺昌大声疾呼,和方以智、陈贞慧、侯方域,共同抗争,人称明末四公子。后阮大铖用事,“四公子”被逼逃散,冒襄不顾屈服,又无力反抗,只好耽于诗酒,常为秦楼楚馆的座上客。他在半塘结识了秦淮名妓董小宛,因有家室,不便再娶。而小宛慕其才气,决定以身相许。经钱谦益撮合,小宛嫁与冒襄为侧室。顺治二年(1645),双双回京。小宛与冒襄成婚仅月余,清军陷南京,冒家仓皇逃避。董小宛笃志相随,因途中劳累过度,于顺治八年(1651)病逝,年仅二十八岁,后冒襄遂闭户不出,以读书自娱,与友人诗酒唱和,康熙三十二年,年八十二卒。著有《水绘园诗文集》、《扑巢诗文集》等。 |
随便看 |
|
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,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