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识 | 宋鸿鉴 |
释义 | 宋鸿鉴(1901—1988)近现代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一名鉴,字衡之。庞伯苏侄,宋鸿铨弟。1920 年江苏省立第二中学毕业。后就读于北京盐务学堂特科、南京法政学校,曾教家塾。1926 年进上海永大银行供职,1929 年入持志大学大学部文科业余就读。1945 年抗战胜利后,任永大银行苏州分行会计,1949 年苏州解放后为集成药房管账。善古琴,工书,善画工笔仕女。早年从贝晋眉等学昆曲,从许纪根、翁阿松等学吹笛及拍曲,研习《九宫大成宫谱》,又师从沈月泉学台步、身段。曾入禊集、道和、吴社等曲社,参加普乐昆剧团。工旦角,兼擅小生。懂戏情,表演细腻、生动。能戏颇多,擅演《游园惊梦》《瑶台》《惊变》《埋玉》《梳妆跪池》《佳期》《拷红》《思凡》《借扇》《游湖借伞》《断桥》《琴挑》等,与兄鸿铨并称“二宋”,合作主演《雷峰塔·断桥》尤获盛誉。1952 年参加苏州市昆剧研究会,次年进文管会工作,又受聘于市民锋苏剧团、江苏省苏昆剧团,为“继”字辈学员授艺。后任江苏省戏剧训练班昆曲班主任、江苏戏曲学校昆剧教师。擅词曲,能编剧,开创昆曲艺术教学规范,编写昆旦身段、水袖、指法、步位等教材,誉称名师。著有《苏剧音韵》《宋衡之文集》等。 |
随便看 |
|
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,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