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识 | 孙思邈 |
释义 | 孙思邈581—682孙思邈 唐医学家。京兆华原(今陕西耀县)人。北周时隐居太白山。隋文帝征为国子祭酒,称疾不就。唐太宗即位,召至京师,不受职位。显庆四年(659年)高宗召见,拜谏议大夫,又不受。上元元年(674年),赐给良马、宅第居住。当时名士均与来往,以师礼事之。自幼博涉经史,兼好佛学,医学尤为精妙。著《千金方》三十卷,《千金髓方》二十卷,《千金翼方》三十卷。认为治愈一病,救人一命,等于施舍千金,因之著书皆以千金名。其书共收集五千三百多个药方,如用动物甲状腺及昆布、海藻等含碘量丰富的植物治疗人体甲状腺肿,以常山(药名)治疗疟疾等,在当时皆十分先进。并独立设科,首列妇女、儿童疾病,并倡立脏病、腑病以分类。注意研究自然与人体的关系,认为“形体有可愈之疾,天地有可消之灾”。著作除《千金髓方》外,余皆传世,对我国医药学贡献很大,后业遵为“药王”,他所居住和采过药的五台山被称为“药王山”。 |
随便看 |
|
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,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