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:

 

常识 孔子
释义

孔子Kǒngzǐ
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顾炎武 《日知录》 有载:“孔丘非妇人,其姓子,氏是孔。” 孔子,氏姓连排——孔氏子姓。

孔子前551一前479

孔子


春秋末期思想家、教育家、政治家,儒家学派的创始人。名丘,字仲尼。鲁国陬邑(今山东曲阜)人。先世为宋国贵族,因政治变乱,自曾祖一代迁居于鲁。年轻时以替贵族治丧赞礼为职业,还做过管理仓库和看管牛羊的小吏。后在母教影响下,留心学问,曾问礼于老聃。中年后,开始授徒讲学。后一度任鲁国司空、司寇,并代行相事。不久因政见不合,去鲁而周游列国,寻机从政,但未被起用。晚年返鲁,潜心于讲学和整理古籍,据传及门弟子达三千人。
作为奴隶主贵族的下层——“士”的代表,其思想的基本方面是保守的;但鉴于当时社会大转变、大震荡的影响,他对时代的进步又有所让步和容纳。这样,其思想便呈现出明显的两重牲。在政治思想方面,主张维护西周的奴隶制度,如说:“周监于二代,郁郁乎文哉,吾从周”;“如有用我者,吾其为东周乎”。与此同时,也赞成在不触动奴隶制根本原则的前提下,对西周的制度作某些“损益”,如提出“举贤才”,称扬管仲、子产的政治改革。在伦理学方面,提出“仁”的思想,讲求“忠恕之道”,强调“仁者,爱人”,“克己复礼为仁”,目的在弥合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,并通过教化以恢复周礼。但在“仁者,爱人”的口号下,又主张“为政以德”,“使民以时”,反对苛政滥刑,要求减轻对劳动者的压迫与剥削。在天道观方面,未能摆脱西周以来天命鬼神的影响,宣扬“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”的宿命论,但另一方面,对天命鬼神又持怀疑态度,如说:“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”,主张“敬鬼神而远之”。在认识论上,强调“学而知之”,认为“学”和“习”是获取知识的途径,表现为明显的唯物论的反映论;但同时又承认有“生而知之”的天才,从而替唯心主义的先验论保留了地盘。作为思想家,其世界观和政治立场显然是比较守旧的。
由于长期从事教育实践,作为教育家,他的贡献却比较突出。他首先打破“学在官府”的旧局面,按照“有教无类”的原则,广招弟子,私人办学,促进了文化的下移和广泛传播。其次,总结出了一些符合人类认识规律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,如提倡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”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,倡导“多闻阙疑”、“学而时习之”、“温故而知新”和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,主张因材施教,实行启发式教学,教学相长等。另外,还编定过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易》、《礼》和《春秋》等典籍,为后人批判继承我国古代文化遗产提供了丰富的资料。
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在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,他所占有的特殊的重要地位,是无人可以替代的。其生平言行,散见于先秦古籍中,现存《论语》二十篇,是孔门师徒问答的记录。

孔子kǒng zǐ

(称)见仲尼。

随便看

 

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,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4 Qntrip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12/22 13:19: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