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识 | 子思 |
释义 | 子思前483—前402战国初哲学家。鲁国人。姓孔,名伋,孔子子伯鱼之子。曾为鲁缪公师。对儒家的道德观念“诚”作有详细的论述和发挥。指出:“诚,自诚也”,“不诚无物”,认为“诚”是上天所赐(所谓“天命之谓性”),人心固有,无“诚”即无物质世界。在此基础上,他提出“存诚尽性”的命题,认为人只要把自身所固有的“诚”充分发挥出来,由尽“人性”发展到尽“物性”,就可以达到“至诚通神”、“至诚通天”的“天人合一”境界。他还主张“君子慎其独”,提倡内心反省,反对接触外界事物和社会实际,从而陷入了先验论的认识论。上述思想被其后的孟子所承扬,形成了思孟学派。因其思想打下了儒学正统的始基,后被封建统治者尊为“述圣”。著作有《子思》二十三篇(见《汉书·艺文志》“儒家”),今佚。宋汪晫辑有《子思子》一卷九篇,其中或取自伪书《孔丛子》,不尽可靠。清魏源取《礼记》中的《中庸》、《坊记》、《表记》、《缁衣》四篇为《子思章句》,比较可信。 子思zǐ sī(字)孔伋,春秋鲁国人,孔子之孙,后世称述圣。 子思zǐ sī(字)黄孝先,宋代人,官太常博士。 子思zǐ sī(字)雷孝先,宋代人,举进士。 子思zǐ sī(字)何宪,南齐人,为国子博士。 子思zǐ sī(字)汪齐,宋代人,累官尚书都官员外郎。 子思zǐ sī(字)李舜臣,宋代文人,人称蜀先生。 子思zǐ sī(字)蔡齐,宋代人,为礼部侍郎。 子思zǐ sī(字)平当,汉代人,曾为丞相。 子思zǐ sī(字)谭必,宋代人,庆历进士,为邕州推官。 子思zǐ sī(字)司马顺,晋代人,封习阳亭侯。 子思zǐ sī(字)王当,宋代史学家。 |
随便看 |
|
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,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