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兵法三等唐初李靖对古代兵法高下的评判。《唐太宗李卫公问对》卷下:(李靖曰)“臣尝分为三等,使学者当渐而至焉。一曰道,二曰天地,三曰将法。夫道之说,至微至深,《易》所谓‘聪明睿智神武而不杀者’是也。夫天之说阴阳,地之说险易,善用兵者,能以阴夺阳,以险攻易,孟子所谓‘天时、地利’者是也。夫将法之说,在乎任人,利器,《三略》所谓‘得士者昌’,管仲所谓‘器必坚利’者是也。”李靖认为,古代兵法的高下可分为三等:第一等明道,能够实现“神武不杀”境界。第二等知天地,能够尽占天时与地利。第三等懂将法,善于任人、利器。唐太宗由是理解为:“不战而屈人之兵者,上也;百战百胜者,中也;深沟高垒以自守者,下也。”(同上)并且认为:“孙武著书,三等皆具焉。”李靖进而归结道:“若张良、范蠡、孙武,脱然高引,不知所往,此非知道,安能尔乎?若乐毅、管仲、诸葛亮,战必胜,守必固,此非察天时、地利,安能尔乎?其次,王猛之保秦,谢安之守晋,非任将择材,缮完自固,安能尔乎?”(同上)李靖的兵法三等,正反映了用兵的三层境界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