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识 | 周逸群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释义 | 周逸群1896—1931贵州铜仁人,祖籍湖北蒲圻。 周逸群1896—1931湘鄂西革命武装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。又名立凤、铜生,贵州铜仁人。1923年,在上海创办《贵州青年》,传播马列主义。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同年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,任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宣传干事。1925年秋领导“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”的工作,并任该会主席,创办《青年军人》、《中国军人》、《兵友必读》等刊物。参加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。1926年起,先后任北伐军左翼宣传队队长,国民革命军第一师政治训练所所长,独立十五师政治部主任。该师扩编为二十军后,任军政治部主任兼第三师师长。南昌起义时任起义军二十军第三师师长。1928年与贺龙一起开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创建工农革命武装,任湘西北特委书记。1928年率部至洪湖地区,任中共鄂西特委书记,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和第二军团政治委员、湘鄂西联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等职。积极发展武装力量。不久建立红六军,并与贺龙的红四军会师成立红二军团,任军团政委和前委书记,开辟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。1930年以后,受到“立三路线”、特别是“王明路线”的排斥和打击,被撤职,令其开辟洞庭湖根据地。1931年5月,在湖南岳阳贾家凉亭附近战斗中遭敌人伏击,壮烈牺牲。 周逸群
周逸群
周逸群1896——1931字立風,乳名銅生,化名易穹、一穹、 左應龍, 筆名翊勳, 祖籍湖北蒲圻,1896年 (清光緒二十二年)生於貴州銅仁。1906年入城南小學讀書。1914年畢業,考入貴陽南明中學。1918年畢業後,回銅仁,在教育會任會計。1919年春,東渡日本,在東京慶應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。1923年春回上海,翌年5月,與李俠公等組織貴州青年社,並創辦《貴州青年》旬刊。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; 10月入黄埔軍校第二期輜重隊學習; 同年底,和蔣先雲等組織《火星社》。1925年初,選為軍校中國國民黨特别黨部第二届執行委員、常務委員; 2月組織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,出版《中國軍人》、《青年軍人》、《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 刊》、《兵友必讀》等刊物和小册子。1926年4月,任國民革命軍軍事委員會政治訓練部宣傳科中校科長,後在北伐軍總政治部任宣傳隊隊長; 9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九軍第一師政治部主任;12月任獨立第十五師政治部主任。1927年6月,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政治部主任兼第三師師長。參加八一南昌起義。後兼任潮汕衛戌司令,不久,赴上海,被派為中共湘西區特委委員,領導開闢湘鄂邊區。1928年1月,任湘鄂邊前委書記; 3月與賀龍等組成中國工農革命軍,任黨代表; 攻占桑植縣後,成立中共桑植縣委和縣蘇維埃政府; 7月中國工農革命軍改編爲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,繼續在湘鄂邊區堅持武裝鬥争和創建革命根據地,並任鄂西特委書記。1929年9月,任中央湖北省委委員、中央鄂西特委書記。1930年2月,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成立後,任政委; 4月鄂西第一次工農兵貧民代表大會,宣布成立鄂西五縣聯縣政府,組成蘇維埃政府主席團,任主席; 6月紅四、六軍會師,組成紅軍第二軍團;任軍團總政委作前委書記; 9月鄧中夏接任中央鄂西特委書記和紅二軍團政委職務,旋即將鄂西特委改組為湘鄂西特委,代理中央湘鄂西特委書記兼任聯縣政府主席。1931年5月,由洞庭特區返回江北,途經岳陽縣賈家凉亭時,遭伏擊遇難。年35歲。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随便看 |
|
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,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