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:

 

常识 六经皆史
释义 六经皆史清章学诚的史学命题。隋末唐初王通、陆鲁望,元刘因,明王守仁、李贽,清傅山、袁枚等人,都有“经即史”说,但只涉及六经中的一部分,且多从体裁言之。章学诚《文史通义》中的《易教》、《经解》等篇,系统而明确提出:“六经皆史也。”认为《易》、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春秋》,原为夏、商、周三代史官记录“先王之政典”,其事包括“典章法制”、“政教行事”、“人伦日用”,是当时的圣人因时而制,并非是“以训后世”之圣言,故经即史,只是后世才奉为万世经典。主张在今日治经,不可“泥古”,应从六经中总结历史经验,以合时用。其说与清汉学家观点相左,具有反对儒家传统思想的意义。以后龚自珍《古史钩沈论二》、章炳麟《国故论衡·原经》也主此说。
六经皆史以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六经为古代历史书籍的一种主张。此一提法在明代中叶就已出现,王守仁就提过“六经皆只是史”这一命题,以后王世贞、李贽等人都提过类似的观点,但未作系统的论述。清章学诚在前人的基础上,详细地阐述了“六经皆史”的思想,他说:“六经皆史也。古人不著书,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,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。”(《文史通义·易教上》)又说:“六经不言经,三传不言传。……古之所谓经,乃三代盛时典章法度,见于政教行事之实。”(《文史通义·经解上》)“六经皆史”说是章学诚在史学上的一大创见,他的这一主张,既反对空谈心性的宋学,又反对脱离经世、务求考索的汉学学风,扩大了史学研究的范围。
随便看

 

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,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4 Qntrip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3 3:31:3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