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识 | 周信芳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释义 | 周信芳1895—1975浙江慈溪人 周信芳1895—1975京剧表演艺术家。艺名麒麟童。浙江慈溪人。他对京剧表演艺术努力革新, 精益求精,塑造了许多不同性格的艺术形象,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“麟派”表演艺术。1927年后,同中共地下组织开始接触,思想趋向进步。此后曾参加了抗日救亡活动和爱国民主活动。建国后,当选为第一届、第二届、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、全国政协委员,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,中国戏剧界协会副主席,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,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,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,上海对外文协副会长,上海戏曲改进协会主任委员,曾任华东戏曲研究院院长和上海京剧院院长等职。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常演剧目汇编为《周信芳演出剧本选集》,代表剧目有《萧何月下追韩信》,《徐策跑城》、《四进士》、《清风亭》等。另著《周信芳戏剧散论》。 周信芳
周信芳
周信芳1894——1975名士楚,藝名七齡童、麒麟童,浙江慈谿人,1894年 (清光緒二十年) 生。7歲時從陳長興學戲; 同年以七齡童藝名,首次在杭州拱宸橋登臺,唱《桑園寄子》之娃娃生。1904年春,以麒麟童藝名,在北京喜連成搭班學藝,會演四十多出戲。文武全演, 兼擅演老旦, 嘗與蕭長華合演《釣金龜》、《戲迷傳》。1919年於五四運動前後,自編、自導、自演《陳勝吴廣》、《勾踐》、《紅蝴蝶》、《王華買父》等新戲六十多部,並一度參加南國社。在滬時加入上海丹桂第一臺,編演新戲,後任第一臺後臺經理多年,嘗拍攝戲曲片《琵琶記》。脱離丹桂第一臺後,去天津、北京等地演出。1925年回上海,演出于丹桂第一臺、春華舞臺、大新舞臺,後至天蟾舞臺演出。嗣又在黄金大戲院演新編歷史劇《明末遺恨》。1936年與袁美雲拍攝舞臺記録片《斬經堂》。1937年八一三後,與歐陽予倩等參加上海京戲界抗敵救亡協會,成立移風社,宣傳抗日。上海淪陷後,在租界卡爾登戲院演《香妃》、《亡蜀恨》、《取榮陽》、《明末遺恨》、等劇目。抗戰勝利後,仍以在上海演出為主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,任第一届政協特約代表; 同月,當選為第一届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。後歷任上海京劇院院長,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。1951年3月,任中國劇曲研究院副院長。1953年2月,任華東戲曲研究院院長; 同年10月,任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二届全國委員會委員,劇協常務理事。1954年8月,任第一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。1955年2月,任上海市人民委員會委員。1959年參加中國共產黨。1960年8月,當選爲劇協副主席。1975年3月8日在上海逝世。終年81歲。著有《周信芳舞臺藝術》等。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随便看 |
|
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,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