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识 | 吴大澂 | |||
释义 | 吴大澂1835—1902江苏吴县(今苏州)人 吴大澂
吴大澂(1835—1902)清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原名大淳,字止敬,更字清卿,号恒轩、愙斋、白云山樵、二田居士等。吴立纲次子,韩崇外孙。同治七年(1868 年)进士。改翰林院庶吉士,授编修。募资助赈,请假往勘直隶灾区。十二年简放陕甘学政,疏请停修圆明园。光绪四年(1878 年)补授河南河北道,赈饥贫、平科派为民歌颂。六年赏给三品卿衔,赴吉林随同将军铭安练兵屯垦,请于省城设立机器制造局。迁太仆寺卿,署太常寺卿,授通政使,中法战争时命会办北洋军务。十年升左副都御史,赴朝鲜平内乱。次年赴吉林参与中俄勘界交涉,立土字诸界碑及铜柱勒铭,收复俄占黑顶子地,欲将图们江出口之地作中俄公共海口未行,争得中国船可自由出入图们江权利。十二年擢广东巡抚,十四年署河南山东河道总督,将郑州十堡黄河决口堵筑合龙,节约工程款银六十余万两,实授河督,用新法测绘进呈《御览三省黄河全图》。十八年补授湖南巡抚,设课吏馆、求贤馆、蚕桑局、保节堂、百善堂等,百废兴举。二十年自请率军出关抗日,命驻山海关帮办军务,兵败罢归。与兄弟创立义庄,后被聘任上海龙门书院山长。精篆书,参以古籀文能自成一家。工篆刻,善画山水,曾与顾沄、倪田、陆恢、顾麟士等结社怡园,被推为盟主。博学嗜古,通训诂辞章,精于古金石鉴藏考释。曾纂辑《十六金符斋印存》《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》《千玺斋古玺选》等。编著有《说文古籀补》《篆文论语》《古玉图考》《权衡度量考》《愙斋集古录》《愙斋诗文集》《古字说》等。 |
|||
随便看 |
|
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,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