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识 | 司馬文森 |
释义 | 司馬文森1916——1968筆名林娜、妄妙、林曦、耶戈、宋芝、馬霖、馬梵霖、司馬梵霖,福建泉州人,1916年生。9歲赴菲律賓馬尼拉當童工。12歲返國,讀五年小學及中學預備班。16歲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。17歲加入中國共產黨,並擔任泉州特區黨委會委員,任地下刊物《農民報》主編。1934年加入中國左冀作家聯盟,其後又加入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。1940年1月,任桂林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常務理事。1941年創辦《文藝生活》月刊於桂林,任主編。1944年11月,任桂林抗日縱隊政委。1945年抗戰勝利,旋至廣州,繼續出版《文藝生活》 月刊。1946年1月,《文藝生活》月刊在香港二度復刊,與陳殘雲同任主編; 12月與陳殘雲創辦《文藝新聞》週刊於廣州,後離穗至港,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文藝委員,港澳工委委員,香港《文匯報》主編,香港中華全國文藝協會常務理事,新界青山達德學院文學教授。1949年8月,回北京; 9月任出席第一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表; 會議期間,任政協共同綱領草案整理委員會委員; 12月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委員。1950年任中南軍政委員會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,兼文化界公債籌募委員會港澳區分會主席。1952年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文委委員,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,又任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南分會常務委員,負責籌設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廣東分會,兼《作品》月刊主編。1955年9月,任駐印尼大使館文化參贊,後歷任駐法國大使館文化參贊。1956年2月,任民革第三届中央委員會委員。1962年任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三司司長。1964年免去對外文委三司司長職務。1968年5月23日逝世。年52歲。著有長篇小說《雨季》、《人的希望》、《南洋淘金記》、《風雨桐江》。中篇小說《希望》、《成長》、《轉形》、《折翼鳥》、《汪漢國的故事》。短篇小說集《蠢集》、《寂寞》、《孤獨》、《奇遇》、《危城記》、《一個英雄的經歷》。散文集《過客》、《粤北散記》、《少男少女》。話劇《出路》、電影劇本《火鳳凰》、《血海仇》、《娘惹》、《海外尋夫》、《南海漁歌》。兒童文學《菲律賓夢游記》、《我們的新朋友》。報告文學《新中國的十月》等,編有《創作經驗》、《作家印象記》。 |
随便看 |
|
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,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