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兒说战国时宋人。《韩非子·外储左上》载其持“白马非马”论,“服齐稷下之辩者”。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称其“于闭结(死结)无不解”。《战国策·齐策》、《吕氏春秋·知士》中所提到的“貌辩”,《古今人表》中的“昆辩”,据郭沫若考定,均为兒说之讹。 兒说战国时宋人,稷下学宫中名家学派的重要人物。约与淳于髡、孟子同时,主要活动在齐威王、宣王时期。主“白马非马”之辩,以善辩巧解著称。《文选·演连珠》刘峻注:“倪、惠以坚白为辞,故其辩难继。”倪、惠即兒说和惠施,两人都以坚白为辞。其“白马非马”之辩远在公孙龙之先。一说兒说是“白马非马”说的创始者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称他“善辩者也,持‘白马非马’也,服齐稷下之辩者。乘白马而过关,则顾白马之赋。故籍之虚辞,则能胜一国;考实按形,不能谩于一人”。又“以弗解解之”的辩术为宋王解闭结,后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认为,“夫兒说之巧,于闭结无不解,非能闭结而尽解之也,不解不可解也。……连环不解,物之不通者,圣人不争也”。这种“不解解之”方法与惠施的“连环可解”命题属于同类性质。“白马非马”这一命题稍后为公孙龙所接受与发挥,成为其名辩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