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大白1880——1932原名金慶掞,字伯楨,後改姓劉,名靖裔,號大白,别號白屋,筆名漢胄、白屋詩人等,浙江紹興人,1880年 (清光緒六年) 生。少年從父親讀書,後東渡日本,加入中國同盟會。1908年與王子餘等合辦《紹興公報》。1912年主該報筆政。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,公報被封,出走日本。1915年因反對袁世凱與日本簽訂二十一條條約,受日警視廳壓迫,離日轉赴南洋。袁死後,自南洋回國,旋即出任浙江省議會秘書,後任杭州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教職。五四運動後,赴上海,任教於復旦大學中文系。1921年元月,加入文學研究會上海分會。1922年10月,在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任教。1924年秋,任該校中國文學系主任,並兼任復旦實驗中學主任。1927年5月,辭卸復旦大學職務。回浙任教育廳廳秘書,後任國立浙江大學秘書長。1929年7月,任教育部常務次長;11月任政務次長,1930年12月離職回杭。1932年2月13日在杭州病逝。年52歲。著有《舊萝》、《郵吻》、《再造》、《賣布謠》、《秋之淚》、《白屋遺詩》、《舊詩新話》、《中國文學史》、《文字學概論》、《五十世纪中國歷代年表》等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