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识 | 元结 |
释义 | 元结(719—772)唐河南鲁山人,字次山,自称元子,又号漫叟、聱叟等。北魏拓跋(元)氏后裔。少师族兄元德秀。天宝进士。乾元二年(759)苏源明荐之,至长安,上《时议》三篇,陈述兵势。肃宗授山南道节度使参谋,以拒史思明叛军有功,拜监察御史。代宗时,授著作郎,转道州刺史,减赋税,免徭役,安抚流亡。主张文章“道达情性”、“救世劝俗”,反对“拘限声病”。其诗多反映民间疾苦,风格古朴直拙。《悯荒诗》、《贫妇词》、《舂陵行》等为代表作。曾编《箧中集》,收沈千运等八人诗二十四首,为唐人编唐诗诸集之一。原集已佚,有《元次山文集》行世。 元结(719—772)唐文学家。字次山,号浪士、漫郎、聱叟、漫叟,曾避难猗玗洞,因号猗玗子。汝州鲁山(今属河南)人。后魏常山王遵十五代孙。少不羁,十七岁乃折节向学,师事从兄德秀。天宝十二载(753),应进士试,次年登第。会安史乱起,避地猗玗洞。乾元二年(759),由国子司业苏源明举荐入朝,上《时议》三篇,为肃宗赏识,擢右金吾兵曹参军,摄监察御史,为山南西道节度参谋。于唐、邓、汝、蔡诸州招募义军,抗史思明叛军。上元二年(761),以讨史思明功,迁监察御史里行,进水部员外郎,充荆南节度判官。宝应元年(762),辞官养亲,归武昌樊水,授著作郎。广德元年(763),拜道州刺史。大历三年(768),进授容管经略使,政绩卓著,加左金吾卫将军,罢还京师,卒于旅舍,赠礼部侍郎。其文学主张与“欲济时难”、“救世劝俗”(《文编序》)的政治改革主张相应,推崇“风”、“雅”传统,强调“讽谕”(《二风诗论》),反对“拘限声病,喜尚形似”(《箧中集序》)的诗风。《箧中集》所收作品正体现他的文学思想。《四库全书简明目录》评曰:“其诗文皆寄托遥深,戛然自造。韩愈以前,力变排偶浓丽之习者,实自结始。”其《舂陵行》、《贼退示官吏》诗,为杜甫所推崇。文如《大唐中兴颂》、《丐论》、《化虎论》、《右溪记》等皆可传。曾编选《箧中集》行世。今传《元次山文集》。生平事迹见《全唐文》卷三四四颜真卿《元君表墓碑铭》、《新唐书》卷一四三。孙望著有《元次山年谱》。 元结 719—772字次山,汝州鲁山(今河南鲁山)人。少无约束,曾有“与丐者为友”的生活。从元德秀求学,天宝十二年(753)举进士,国子监司业苏源明荐结于肃宗。史思明攻河阳,结向肃宗上时议三篇,分析当时形势,陈述富国强兵的措施。肃宗喜而擢结右金吾兵曹参军。安史乱军继续肆虐,结组织义军于泌阳拒史思明军,保全十五城。代宗立,授著作郎,几年后拜道州刺史。道州几经战乱劫掠,人只四千户,且皆老弱病残,贫困异常,结请尽免道州百姓租庸。帝许之。结为民建房,免徭役,以此流亡他处而归者万余,加左金吾卫将军。因结待百姓甚宽,百姓为结立碑以颂其德。后遭权臣嫉妒,罢官还京隐居。卒年五十,赠礼部侍郎。 结善属文,尤长于诗歌创作,他反对浮靡文风,主张文学应发挥“救世劝俗”的作用。他的诗歌;如《舂陵行》、《悯荒诗》、《贫妇行》等较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,表明了他同情人民,反对暴政的思想。他的散文,如《化虎论》、《丐论》、《右溪记》等对韩愈、柳宗元的散文有一定影响。曾辑当时七诗人诗作为《箧中集》。有《元次山集》传世。 |
随便看 |
|
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,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