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:

 

常识 元祐更化
释义

元祐更化 

北宋哲宗元祐(公元1086年—1094年)年间废罢熙、丰时新法的事件。元丰八年(公元1085年)三月,宋神宗死,哲宗年幼继位,宣仁太后高氏摄政,陆续任用司马光、范纯仁、吕大防、文彦博等反对王安石新法的一派官僚。废除神宗时颁行的新法,几乎全部恢复旧制。并贬窜主持和推行新法诸臣,停止以“三经新义”为科举考试之依据,重修《神宗实录》,将神宗时攻取的米脂(今陕西米脂)等四寨交还西夏。史称元祐更化。
元祐更化北宋哲宗元祐年间废除熙宁、元丰时新法的事件。元丰八年(1085),神宗死,子煦(哲宗)继位,年幼,祖母宣仁太后高氏垂帘听政,陆续起用司马光、吕公著、范纯仁、吕大防等,废除神宗与王安石推行的大部分新法,贬黜熙宁、元丰时用事诸臣,停止使用王安石《三经新义》为科举考试的根据,修改熙宁、元丰时史官纪录,重新编纂《神宗实录》。此外,还将神宗时所取米脂等四寨还给西夏。

元祐更化 

宋哲宗元祐年间司马光领导的废除熙宁、元丰时新法复行旧制的变局。元丰八年(1085),宋神宗死,其子煦(哲宗)继位,改元为元祐。当时哲宗年仅十岁,宋神宗母高氏以皇太后的名义,临朝听政。高氏随即斥逐参加变法诸臣如章惇等人,并起用司马光为相,用吕公著,范纯仁,文邦彦等旧臣辅政,形成保守势力全面当权的局面。司马光原罢相居洛十五年,对新法和变法派积怨已久。一旦秉国,即刻以革去新法为当务之急。就任后,即先后废罢保甲法、方田均税法、易市法、保马法等,停止使用王安石《三经新义》为科举考试的根据,窜写熙宁、元丰时史官纪录,重新编纂《神宗实录》。此外,还将神宗时所取米脂等四寨还给西夏。他把未及全罢的青苗法、免役法、将兵法等,与西夏威胁并列,声称“四宪未除,吾死不瞑目!”苏轼等守旧派大臣亦感司马光未免太过,劝他分别对待,如免役法,各地情况不同,有利有弊,不宜全废。司马光不从,“色忿然”,而且限期五天,将免役法一律废止。于是,官吏争先迎合,“一路为之骚动”。讨论青苗法时,司马光虽也有所顾虑,承认如非强行抑配,“则无害也”,不拟马上停罢。但务除新法已成形势,左右大多主张废除青苗法,司马光也只好同意。元祐元年(1086)九月,司马光死。此前,司马光已将新法一一废止,无一例外,事在元祐初年,史称“元祐更化”。
随便看

 

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,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4 Qntrip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2/5 19:58:4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