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:

 

常识 冷欣
释义

冷欣1900—1987

江苏兴化人
曾任行宪国民大会代表,京沪杭警备司令部副总司令。1949年去台湾,任台湾“行政院设计委员会”委员,“中华学术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”所长。著有《从参加抗战到目睹日国投降》、《血洒惠州城》、《汉高祖之成功战略》。
字:容庵

冷欣

从参加抗战到目睹日本投降
从参加抗战到目睹日军投降
冷欣
冷欣
(台湾)传记文学杂志社1967年版213页
*传记文学1964年4卷3期—1965年6
卷3期
黄埔生活追忆
日本投降二十周年琐忆
几桩有趣的回忆
冷欣将军访问记
冷欣
冷欣
冷欣
邵国咸
*自由谈1964年15卷3期
*传记文学1965年7卷3期
*中外杂志1967年2卷3期
中国名将录第1辑第146页

冷欣

民国人物小传:冷欣
漫漫长夜,无尽哀思——追念先夫冷容庵(欣)
将军
刘绍唐主编
冷马邦贞
*传记文学1987年50卷4期
*传记文学1987年51卷2期
冷 欣(1900.9.16—1987)陈予欢编著黄埔军校将帅录第736页

冷欣1900——1987

字容庵,江蘇興化人,1900年(清光緒二十六年) 生。1917年赴杭州。曾入杭州浙江省立工業專門學校。並曾任上海女學教員及週刊編輯。1924年入黄埔軍校第一期; 同年11月畢業,任中國國民黨教導第一團第三營十二連黨代表。未幾第十二連改爲教導第一團特務連,仍任連黨代表。1925年改任國民黨該團第二營四連黨代表,參加第一次東征;戰後,歷任國民黨教導第一團第二營黨代表,國民黨第四團第三營黨代表,第五團一連連長; 10月第二次東征時,任第二師第四團第二營營長; 惠州之役,任先鋒隊 (敢死隊)第二隊隊長;12月任第一師第二團國民黨黨代表。1926年任孫文主義學會執行委員,海軍中山艦國民黨黨代表; 冬,任東路軍第三路指揮部政治部主任。1927年1月,兼任新编第一軍政治部主任; 3月國民革命軍攻克上海,任淞滬警察廳政治部主任;5月兼任國民黨中央清黨委員會委員、情報處處長,嗣又兼任國民黨上海特别市黨部指導員、常務委員、組織部部長、訓練部部長、市黨部清黨委員會常務委員、審查處處長等職;8月淞滬警察廳改制,免該廳政治部主任職,專任國民黨黨務工作。1928年春,兼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政治部主任; 北伐後,回上海從事上海及江蘇黨務工作。1929年任教導第一師政治訓練處主任; 12月石友三叛變,任第二十二路軍總指揮部政治部主任,討石戰争结束,該總指揮部即撤销。1930年4月,任國民政府軍政部參事,旋又兼任武漢行營参議,豫南行政委員; 10月兼任鄭州行營參議,1931年11月,任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。1932年任陸軍第三十軍參謀長; 4月免軍政部參事。1933年調任陸軍第八十九師副师長,同年再調陸軍第四師副師長,代理師長。1934年2月,改任赣粤閩湘鄂“剿匪”軍第十縱隊指揮部參謀長; 3月升任第十縱隊副指揮官。1935年入陸軍大學第十三期受訓,曾一度兼任胡宗南部駐京辦事處主任;9月任軍事參議院参議; 11月任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。1936年2月,國民政府授予陸軍少將。1937年10月,任第三預備師師長; 12月畢業於陸軍大學。1938年3月,免軍事參議院參議職; 4月第三預備師改编爲陸軍第五十二師,仍任師長; 同月入武昌珞珈山軍官訓練團將官班受訓,並一度任區隊長; 5月受訓期滿結業; 夏,率部參加武漢保衛戰; 秋,兼任軍政部第二十二補充兵訓練處處長。1939年1月,任江蘇省政府委員兼江南行署主任,在江南地區,代行省政府職權; 其後又兼任江南挺進第二縱隊司令,江南攻擊軍左路軍指揮官,江南野戰軍指揮官;冬,於宜興縣境胥井,設立第五臨時中學,兼校長,又於宜興、溧陽、高淳三縣設立縣立臨時中學。1940年任第三戰區第二游擊區總指揮;8月兼任陸軍第六十三師師長;同年蘇皖聯立臨時政治學院成立,兼任理事會常務理事。1943年1月,免江蘇省政府委員及江南行署主任職。1944年12月,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部成立於昆明,任總部軍務處處長。1945年調任總部副參謀長,5月任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; 8月抗戰勝利,兼任南京前進指揮所主任,率部於27日返南京; 9月參加接受日軍投降。1946年5月,任制憲國民大會代表,後任陸軍總司令部副參謀長;11月兼任三民主義青年團南京支團監察。1947年8月,任憲政實施促進委員會委員; 同年兼任國民黨南京市黨部監察委員會常務監察委員。1948年3月,任行憲國民大會代表; 8月任憲政督導委員會委員; 冬,任京滬警備總司令部副總司令。1949年1月,任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副總司令; 同年去臺灣。1951年6月,任“國防部”參議。1952年7月,任私立强恕中學董事。1954年2月,爲“國民大會”第二次會議主席團成員; 5月任“行政院設計委員會”委員; 10月任“國防部”高級參謀,兼任“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”委員。1959年9月,以陸軍中將退役。1961年2月,入“國防研究院”第三期受訓; 同年並任“中國廣播公司”董事。1962年1月,任“國防研究院”講座; 7月任“中央設計考核委員會”委員。1963年任“國防研究院”蘇俄百科全書編纂委員,臺灣省訓練團講師,“革命實踐研究院”講座,文化學院教授; 11月任國民黨第九届中央評議委員。1964年任東吴大學教授。1965年8月,任“國民大會”代表黨部書記長。1966年7月,改任“中央設計考核委員會”副主任委員。1967年任“教育部光復大陸教育重建委員會”委員。1968年任“中華學術院”研士,該院中華戰史研究協會常務委員,大陸近况研究所理事。1969年4月,連任國民黨第十届中央評議委員; 同年並任“中華學術院中國近代史研究所”所長,“國史館審查委員會”委員。1976年11月,連任國民黨第十一届中央評議委員。1981年4月,連任國民黨第十二届中央評議。1985年7月,任“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”常務委員。1987年2月6日病逝於臺北,終年87歲。著有《從參加抗戰到目睹日軍投降》、 《血惠州城》、 《漢高祖之成功戰略》等。

随便看

 

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,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4 Qntrip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2/5 18:48: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