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识 | 元好问 |
释义 | 元好问(1190—1257)金太原秀容(今山西忻州)人,字裕之。兴定进士。历官南阳令、尚书省掾、左司员外郎。金亡不仕,号遗山真隐,以著作自任,欲撰金史。时金实录在顺天张万户家,乃言于张,愿为撰述,既而为乐夔所阻而止。自以不可使一代史迹泯没不传,于是往来四方,采集金代君臣遗言往行,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录之,积至百余万言。构亭于家,著述其上,名曰“野史亭”。今所传者有《中州集》。 元好问(1190—1257)金文学家。字裕之,号遗山。太原秀容(今山西忻县)人。系唐元结后裔。生父德明累举不第,遂徜徉山水。喜杜诗,推崇苏轼、黄庭坚。继父元格,曾在掖县、冀州、陵川等地做官。好问亦随之赴任。师从郝天挺,潜心经传旁及百家。宣宗贞祐二年(1214),蒙古军占领秀容城,其兄被杀。四年,寓居福昌三乡(今河南宜阳三乡镇)。兴定五年(1221)进士及第。哀宗正大元年(1224)中博学宏词科,授儒材郎,充国史院编修。八年,受诏入都,后任尚书省掾、左司都事。金亡不仕。其文学成就体现在诗、文、词、曲、理论批评等多方面。为金代最有代表性的作家。其诗今存一千三百余首,题材多样,内容丰富,且气象深邃,风格遒劲。真实地反映出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,如《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》等,清赵翼评其“国家不幸诗家幸,赋到沧桑句便工”(《题遗山诗》)。其词为金一代之冠,足与两宋名家并比,如《水调歌头·赋三门津》直逼苏、辛,但亦不乏婉约细腻之作。其文继承韩愈、欧阳修传统,众体悉备,摇曳多姿,既清新雄健又平易自然。其诗歌批评以《论诗绝句三十首》为代表,在评论建安以来诗人的同时,表现了自己强调内容,又重视艺术成就的论诗观点,也反映出传统诗教对他的影响。还著有笔记小说集《续夷坚志》。编有《唐诗鼓吹》、《中州集》、《中州乐府》,今存。有《元遗山先生全集》传世。生平事迹见《金史》卷一二六、元郝经《陵川集》卷二一《祭遗山先生文》、清翁方纲《元遗山先生年谱》。 元好问 1190—1257金末文学家,秀容(今山西忻县)人。字裕之,号遗山。父元德明,鲜卑拓拔氏。好问七岁能作诗。十四岁,跟从陵川郝晋卿学习。六年学业完成。作《箕山》、《琴台》等诗。礼部赵秉文认为近代无此作品,于是好问名声大震京师。兴定五年(1221)考中进士,历任内乡县令。正大中期,为南阳县令。天兴初年,提拔为尚书省椽,不久,授为左司都事,后转为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。金朝亡后,不再作官。好问的文章有章法,他的诗奇崛而绝没有雕饰的痕迹,巧缛而不绮丽。五言高深古奥沈郁。七言乐府不用古代题目,文采华美为一代宗匠,各方的碑板、铭志大都请他书写。诗文颇多,有《杜诗学》一卷、《东坡诗雅》三卷、《锦𥘌》一卷,《诗文自警》十卷。晚年尤其善著作,凡金朝君臣遗言和行迹,总要记录。今所传者,有《中州集》及《壬辰杂编》若干卷。后人撰修《金史》,多依据他的著述。 |
随便看 |
|
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,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