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:

 

常识 元嘉之治
释义

元嘉之治 

刘宋文帝元嘉年间的小康局面。东晋末年农民起义,打击了世族高门腐朽统治。刘裕称帝后,为缓和社会矛盾,进行政治和经济诸方面改革。刘裕死后,其三子刘义隆继位,改元元嘉,是为文帝。文帝继承父业,整顿吏治,招贤纳士;修复学舍,广招生徒;重视发展农业生产,责令地方官吏,督课农桑,安置流民,减免赋税;提倡在南方种麦,推广区田法,兴修水利,扩大稻田面积。为便利农民樵采捕捞,禁止世族高门和地方官封禁山川林泽。这些改革措施,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。史称“元嘉之治”。
元嘉之治南朝宋景平二年(424)文帝即位,改元元嘉。统治期间,为政力求“简靖”,能“广引视听”,使“纲维备举,条禁明密,罚有恒科,爵无滥品”,故政局比较稳定。曾多次下令劝农、恤民,并使宫内养蚕,欲以讽励天下。强调州郡估税、所在市调、山泽之利、役召之品“咸依法令”。加以战乱很少,民不外劳。故能民勤本业,氓庶繁息,至余粮栖亩。又命雷次宗立儒学,何尚之立玄学,何承天立史学,谢元立文学,谓之“四学”,各聚生徒。《南史》云:“于斯为美,后言政化,称元嘉焉。”史称元嘉之治。

元嘉之治 

指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年间(424—453)的繁荣局面。宋武帝刘裕在位时间虽短,但他采取的一些措施都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生产的发展,为以后的社会繁荣奠定了基础。宋文帝即位后,勤于政事,继续进行改革。元嘉三年(426),他派使者巡行诸州郡县,考察吏治的好坏,访问百姓疾苦;又亲临延贤堂听讼,广纳嘉谋;还多次下令劝课农桑,发展农业生产,务使“地无遗利,耕蚕树艺,各尽其力”;并下令开垦荒田,贷民粮种,兴修水利,多次减免百姓积欠政府的逋租,赈济孤寡,不准豪强封山占水。元嘉七年,立钱署,铸四铢钱,改变了魏晋以来长期不铸钱的状况,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。他还重视学校教育,于元嘉十四年立儒、玄、史、文四学,后又于元嘉十九年下诏修孔子庙,孔子墓及学舍。宋文帝在位三十年,南朝社会安定,生产发展,人民的生活比较富裕,出现了小康的局面。因宋文帝的年号为元嘉,史称“元嘉之治”。元嘉之治,是继西周成康之治,西汉文景之治后又一个治世。
随便看

 

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,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4 Qntrip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2/10 19:59: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