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识 | 冯春航 | |||
释义 | 冯春航
冯春航(1888—1942)晚清民国吴县(今江苏苏州)枫桥人。名旭,字旭初,乳名小牛,艺名小子和,以号行,别号侃侃子、晚香庵主等。冯福卿三子。幼年随父学艺。清光绪二十四年(1898 年)入上海夏家班师从夏月珊,本工京剧青衣,兼习花旦,喜旦精妙,尤擅悲旦,得名伶常子和神韵。艺成走红后,复得前辈路三宝将花旦拿手戏尽数传授。三十一年始于上海丹桂茶园挂牌主演。京话、苏白、沪语娴熟,于《七月七》一剧发明拖帔古装,复改良化妆,首创新戏苏白,取消前线尾子,乐器加奏二胡,小嗓唱唢呐二簧等。能戏极多,以《梅龙镇》《阴阳河》《花田错》《红鸾禧》《杜十娘》等尤为拿手。为孙菊仙配演《三娘教子》中三娘名动一时。后有南派第一青衣、上海第一花旦、全材花旦、南方第一悲旦等誉。亦能老旦并反串小生,以表情为特长,人称冯派。先后入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、育才学堂读书四年,曾与同学结勤学社。涉猎诗书,兼习英文及西洋音乐舞蹈和乐器。先后参演《真人不漏相》《潘烈士投海》《玫瑰花》《刑律改良》《黑籍冤魂》等改良新戏。宣统元年(1909 年)加入南社。编演哀情新戏《情天劫》等,参演新戏《妻党同恶报》《双泪碑》《女界钟》《贞女血》等,宣传社会改良及反清革命。三年参加上海革命党人武装起义。入民国后,编排《江宁血》《冯小青》《梁山伯祝英台》《自由泪》《生死缘》《孟姜女》《双泪碑》《红菱艳》等戏,以主演《血泪碑》尤负盛名。又于新民社、民鸣社客串新剧《义丐武七》等。时名与贾璧云相埒,剧照及友好酬赠扬誉诗文为柳亚子辑刊《春航集》。1919 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,当选中华救国十人团联合会评议员。1921 年于丹桂第一台主演所编奇情古装剧《卖花三娘子》、时装悲剧《一口咬煞姨太太》等,与周信芳合作主演所编古装杰作全本《红菱艳》,首创滑稽花旦。又合演周信芳所编奇案新戏,发明鬼腔,加五音联弹,首创特别唱工。同年冬创办春航义务学校,次年改伶界义务公学,自任校长,兼教国文并授戏,免费教育失学伶人,曾于南通伶工学社短期教戏并演出。1924 年因嗓音瘖哑脱离舞台。曾为天青剧社新编歌舞剧《嫦娥》谱曲并教授,为影片《良心复活》编苏曲《乳娘曲》,为影片《奇女子》谱曲《忏悔词》。1930 年为俭德储蓄会京剧部聘为教授,次年导演东方剧场改良国剧《女起解》。为影片《虞美人》中《芳草美人曲》三支谱曲并翻成唱片,调融京昆词三种长处于一炉,风行一时。后供职于青岛胶济铁路局庶务科。1937 年抗战爆发后回沪。次年创办春航剧社,为卡尔登大戏院周信芳之移风社编剧《温如玉》《紫荆花》,复任黄金大戏院编剧主任,编导《好姊妹》《温如玉》《徐慧娘》《楚霸王》等。曾应周信芳请客串《打花鼓》等剧。1941 年任中华国剧学校教务主任。会画能刻章,书擅篆隶,尤长石鼓文,为郑孝胥称赏。晚好佛谈禅,贫病而卒。传人有赵君玉、王兰芳等。 |
|||
随便看 |
|
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,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