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:

 

常识 公孙龙
释义

公孙龙约前320—前240

战国中后期哲学家、名家代表人物。字子秉。赵国人,曾为平原君门客。政治上渊源儒家,留恋旧的名分制度。哲学上曾提出“离坚白”和“白马非马”两个著名论题,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很大。他从对“坚白石”的分析出发,指出:“视不得其所坚,而得其所白者,无坚也;拊不得其所白,而得其所坚者,无白也。”结论是:白色与坚硬的性质,不共存于石头之中,它们是脱离石头而独立存在的。又论证“白马非马”道:“马者,所以命形也;白者,所以命色也。命色者非命形也。故曰:白马非马。”也就是说,“马”的概念表示马的形体,“白”的概念表示马的颜色,表示颜色的不等于表示形体的,所以白马不等于马;“白马”包括“白”和“马”两个概念,而“马”则只表示形体,所以“白马”和“马”不可等同。在这两个命题中,他分析了概念的规定性和差别性,严格区别了事物的共性与个性,这在逻辑思想发展史上有积极意义。但由于过分夸大了差别性,把事物“同”与“异”的矛盾绝对化,认为思维中的一切属性可以脱离本质而存在,这就割裂了事物中各种性质间的相互联系,不免陷于形而上学的诡辩。著作有《公孙龙子》十四篇,今存六篇、一千九百余字。

随便看

 

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,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4 Qntrip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2/5 16:58: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