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识 | 儒林外史 |
释义 | 儒林外史章回小说。清吴敬梓著。五十五回。主要描写从元末至明万历二十三年(1595)封建科举制度下文人的思想、生活、行动和他们的追求,同时揭露讽刺官场的腐败与黑暗,塑造了各种典型人物。一种是庸俗、虚伪、名利熏心的儒生,以文章举业为敲门砖,熬得进了学,中了举人、进士,就能荣华富贵,显亲扬名。如范进考过二十余次,到五十多岁才中举人,竟然喜得痰迷心窍,发起疯来,从此飞黄腾达。另一种是贪狠、愚蠢、残暴的官吏士绅,如严贡生关了邻家的猪还打折邻人的腿,又拿几片云片糕冒充补药向船家敲诈勒索。小说也塑造了不愿为官,不慕名利,品学皆优的文人,如王冕在朝廷授他咨议参军之职时,竟逃往山中隐居起来;又如杜少卿乐于助人,散尽家财,典当度日,却装病拒绝赴京做官。小说还抨击封建朝廷各级官僚的昏聩糊涂,如萧云仙监督筑城,兴水利,植树劝农,办学校,为民造福,却被工部追赔银两,倾家荡产;又如汤镇台千辛万苦平了边民闹事,却被诬为率意轻进,糜费钱粮,着降三级调用,以为好事贪功者戒。小说也赞扬了自食其力的市井奇人,如牛老爹、卜老爹、鲍文卿和凤四老爹等,虽是下层人民,却能仗义助人。小说从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入手,描写了当时社会变态的众生相,揭示了知识分子被扭曲的灵魂并提出理想的人格精神,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现象的深层思考。小说最大的艺术特点是讽刺。鲁迅评“其文又戚而能谐,婉而多讽”,又称它“虽云长篇,颇同短制”,“事与其来俱起,亦与其去俱讫”(《中国小说史略》)。小说无贯穿全书的中心事件与中心人物,而是通过一个总体构想与主题将纷沓的人生世相一一展现出来,其语言平淡、冷峻,使人回味深远。小说以其高度的思想成就与艺术概括力,在当时就产生重大影响。卧闲草堂本所附评语云:“慎勿读《儒林外史》,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,无往而非《儒林外史》。”代表了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最高成就。原来回数,有五十和五十五两说,但通行的是五十六回本。主要有嘉庆八年(1803)卧闲草堂刻本,同治八年(1869)苏州书局活字本以及光绪七年(1881)申报馆活字本等。一般认为第五十六回为伪作。今有1956年作家出版社五十五回排印本,删第五十六回。另有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,曾多次重印。又有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会校会评本、1986年黄山书社出版评校本、1989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新批本。其他大陆、香港、台湾出版社(公司)出版的也有数十种。 |
随便看 |
|
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,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