傅雷1908—1966江苏南汇(今属上海市)人 民进成员。著名翻译家。抗战胜利后,与马叙伦等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。新中国成立后,任作协上海分会理事、书记处书记,上海市政协委员等职,译有《约翰·克利斯朵夫》、《高老头》、《托尔斯泰传》、《贝多芬传》等。著有《傅雷家书》。 字:怒安 号: 怒庵 笔名:小青、风、迅雨、狂且、疾风、疾首、移山、萼子、萼君、雷 别名:傅汝霖 傅雷1908—1966著名文学翻译家。上海南汇人。早年留学法国,专攻美术理论、艺术批评。回国后在上海美专教授美术史和法文,同时从事外国文学艺术的研究和翻译工作。抗战胜利后,曾同马叙伦等联合发表反内战宣言,并参加筹备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工作,被选为第一届理事。解放后曾被选为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、书记处书记。一生翻译了大量外国文艺名著,其中巴尔扎克的作品就有:《高老头》、《欧也妮·葛朗台》、《邦斯舅舅》等十五部。六十年代曾被吸收为法国巴尔扎克研究协会会员。他对待翻译工作严肃认真,一丝不苟,严格遵守“信、达、雅”的原则,风格力求符合原作,文笔优美,细腻流畅。 傅雷傅雷的性格 著名翻译家傅雷同志追悼会在上海举行 | 楼适夷 | 文汇报1979年4月25日 人民日报1979年4月28日 | 怀傅雷 | 柯灵 | 文艺报1978年5期,*回忆与悼念第42 页,作家的怀念第162页,往事与哀思第 394页,泪雨集(乙编)第384页 | 回忆我的爸爸傅雷 痛悼傅雷 | 傅敏 楼适夷 | 书林1979年1期 上海文学1979年4期,新华月报1979年 5期,中国新文学大系(1976—1982)散 文集第2辑第182页,往事与哀思第 382页 | 傅雷(1908—1966) | | *传记文学1981年38卷2期,*民国人物 小传第5册第318页 | 谈傅雷的翻译 傅雷年谱 我和傅雷 傅雷的生平介绍 傅雷遗书的故事 逝世人物:傅雷(1908—1966) | 陈伟丰 傅敏 罗新璋 荆梅承 叶永烈 洪炉 | 翻译通讯1983年5期 新文学史料1984年1期 文化娱乐1984年12期 图书馆学通讯1985年3期 新观察1985年16期 中国百科年鉴(1980)第126页 | 傅雷传略 严谨的翻译家——傅雷 傅雷和他的家书 傅雷小传 | 傅敏 张又君 张又君 | 中国现代作家传略(上)第659页 作家剪影第339页 作家剪影第343页 往事与哀思第381页 |
傅雷傅雷书信集 | 上海教育学院古籍 整理研究室编 |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296页 | 傅雷传 傅雷别传 理想的艺术境界:高远绝俗而不失人间性人情 味——傅雷艺术思想札记之一 | 金梅 苏立群 金梅 |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345页 作家出版社2000年版285页 天津日报1987年11月16日 | 忆傅雷 闲话傅雷的学问和文章 傅雷之死 吉光片羽见真情——回忆傅雷先生二三事 傅雷与黄宾虹 做一个德艺俱备,人格卓越的艺术家——傅雷 艺术思想札记之一 | 叔子 张鸿才 叶永烈 王延龄 赵志钧 金梅 | 安徽文学1979年8期 图书与情报1986年1、2期 报告文学1986年2期 西湖1986年6期 新文学史料1987年3期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5期 | 做一个严肃高明的批评家——傅雷文艺思想札 记之一 | 金梅 | 天津师大学报1987年5期 | 欲将那东方的睡狮唤醒——傅雷传 简论傅雷的家训思想 傅雷:蜡炬成灰 著名文学翻译家傅雷《傅雷传》出版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傅雷(1908—1966) 傅雷(1908—1966) 傅雷的人生历程 寻访傅雷的亲友 傅雷二十三位亲友谈傅雷一家 寻求父亲的足迹 户籍警谈傅雷夫妇之死 傅雷和保姆 傅雷教子 傅雷·傅聪·社交 傅雷之子傅敏 《傅雷家书》的新收获 傅雷(1908—1966) | 金梅 陈水根 文同主编 李方诗等主编 李维民主编 汪新主编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京声 溪泉 | 名人传记1990年6、8期 江西社会科学1998年7期 人类档案——中外名人之死第440页 中国人物年鉴(1994)第405页 中国人物年鉴(2000)第72页 中国民主党派名人录第323页 叶永烈采访手记第153页 叶永烈采访手记第164页 叶永烈采访手记第167页 叶永烈采访手记第197页 叶永烈采访手记第202页 叶永烈采访手记第205页 叶永烈采访手记第207页 叶永烈采访手记第210页 叶永烈采访手记第224页 叶永烈采访手记第225页 新中国名人录第78页 |
傅雷1908——1966字怒安,號怒庵,江蘇南匯 (今属上海),1908年 (清光緒三十四年) 生。12歲在家讀《四書》,後入南匯縣周浦鎮小學、上海南洋附小。1924年入徐匯公學,旋改入上海大同中學。1925年輟學回鄉。1926年入上海持志大學。1927年赴法國留學,先後就讀於巴黎大學及巴黎盧佛美術史學校。1932年秋歸国; 冬,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美術史教授,與倪治悠合編《藝術旬刊》。1934年任《時事匯報》總编輯。1935年任南京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编審科科長,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日戰争爆發後,主编《大陸》月刊。1945年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,當選為第一届理事,後由上海遷居昆明。1949年7月移居上海,與周煦良合编《新語》半月刊。1953年9月,曾被推選為上海市政協委員。歷任政協上海市第一届委員會委員,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理事、書記處書記,並為法國巴爾扎克研究協會會員。1966年9月3日在上海逝世。年58歲。譯著有《幻滅》、《遺產與承繼》、《貝多芬傳》、《托爾斯泰傳》、《藝術哲學》、《幸福之路》、《夏洛外傳》、《英國繪畫》等。编有《各國文物保管法規匯编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