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识 | 何幹之 | |||||||||||||||
释义 | 何幹之
何幹之
何幹之1906——1969原名譚郁君(毓均),又名譚秀峰,廣東台山人,1906年 (清光绪三十二年) 生。1920年赴廣州入廣雅中學,後入嶺南大學附中。1926年考入廣州中山大學教育系。1927年廣州起義失敗後,於1928年初被開除。隨回台山,任昌明小學校長和《台山日報》编輯。1929年初,赴日本留學,入早稻田大學專修科,旋又入明治大學本科。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回國。1932年春,在廣州女子師範學校任教,不久被聘爲國民大學經濟系主任和教授。1933年任中國左翼文化運動總同盟廣州分盟書記;同年11月,避捕赴上海,化名爲谭華生、杜鲁人等轉入地下活動; 同年底,参加上海中國左翼文化運動總同盟社會科學家聯盟,編輯《時代論壇》雜誌和内部社聯通訊。1934年5月,加入中國共產黨。1935年2月再次赴日本,任東京文總宣傳部長。1936年回上海,在上海著作人協會任職。1937年8月,赴延安陕北公學,任理論教員。1939年7月,任華北聯合大學社會科學部副部長、政治研究室主任等職,並任晋察冀文委委員。1943年1月,當選爲晋察冀邊區参議會参議員。同年奉調回延安,任延安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。抗戰勝利後,華北聯合大學遷至張家口,回華北聯大工作,並任《北方文化》、《魯迅學刊》編委。1946年7月,華北聯大遷河北省束鹿縣,改任政治學院院長。1948年5月,華北聯大和北方大學合併爲華北大學,任第二部(社會科學部) 主任。1950年中國人民大學成立,任研究部副主任和歷史系主任,被授爲一級教授;同年被聘爲中國科學院專門委員,並任政治理論課教材编審委員。1960年調中國科學院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工作。1969年11月16日在北京病逝。终年63歲。著有《三民主義研究》、《中國現代革命史》、《中國民主革命時期的資産階級》等。 |
|||||||||||||||
随便看 |
|
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,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