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识 | 借对 |
释义 | 借对亦称“假对”。诗学术语。对仗的一种。指假借以成对。通常有两类:一为借义,即某一字(或词)与对句相应位置上的字(或词)意义并不成对,然该字(或词)有另一义项可借来与对句构成对仗。如唐杜甫《曲江》有“酒债寻常行处有,人生七十古来稀”联,“寻常”看似不能与“七十”相对,然其还有八尺为寻、倍寻为常之义,故借来仍可成对。一为借音,即音相谐而义不同的字可借作对仗。如唐孟浩然《裴司士见访》中“厨人具鸡黍,稚子摘杨梅”联,借“杨”为“羊”,谐音与“鸡”成对。 |
随便看 |
|
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,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