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点 | 南山寺 |
攻略 | 南山寺 "漳州-福建 漳州 南山寺南山寺南山寺位于漳州市南郊,建于唐开元年间,为闽南著名古刹之一。寺内现存建筑群为清末重修,但具有唐代的风格,规模雄伟。寺内的历史古迹以""南山寺五宝""最为著名,它们分别是重达650多公斤的大铜钟、用天然石笋雕刻的佛像、血书滑缘经、光绪帝御赐藏经及缅甸玉佛。在这五样宝贝中,以缅甸玉佛最为珍贵,它是由纯汉白玉石雕琢而成的,是清末年间从缅甸运回的,目前我国仅存三尊,南山寺的这尊是最大的。陈邕原籍京兆万年县(今陕西西安),唐中宗(李显)神龙年间(西元705-706年)进士,任太子李隆基的老师,李隆基登基(即玄宗皇帝),封为太傅。开元二十四年(西元736年)因与奸相李林甫不合,被贬谪到福建,先居福州,后迁兴化,最后迁居漳州。他看中九龙江畔丹霞山麓这块山水秀丽的地方,兴建府第,因为建造形式类似宫迁,且有五个大门,违犯规制,被人密告到朝廷,说""陈邕兴造皇宫,阴谋造成反""。皇上派钦差前来查办,消息传来,陈太傅慌了手脚,心想大祸临头,苦无对策。在危急之时,他的女儿金娘含泪请求父亲,舍宅为寺院,让她削发为尼以保全家性命。陈太傅只得应允,即日请来法师,为金娘剃度为尼,并把她的闺房改为""修真净室"",将府第改为""报劬院""。钦差大臣来到,见所建是寺院,不是皇宫,据实复旨,陈太傅免予问罪。南山寺具体建造时间应在开元二十四年(西元736年)以后,初名""报劬院""。宁干德六年(即开宝元年,西元968年)刺史陈文恺重修,改名""崇福""(其时漳泉二州陈洪进所辖,漳州长官称刺史。宋太平兴国三年即西元978陈洪进上表""纳土"",漳泉二州正式归宋),漳州知州章大任题匾""南州法堀""于报劬院,明朝才改称报劬院为南山寺。南山寺规模宏大。进五个并列的大门为天王殿,殿中奉祀一尊笑迎八方来客的弥勒大佛像,两旁分列四大天王(也称四大金钢)高大形象。原为泥塑,为1960年""六九""特大洪水淹浸,俗语云:""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"",这四大金刚全部倒塌。灾后改用水泥重新塑造,为古今所未有。其造型艺术尤其超越古今。弥勒佛背后,供奉一尊护法韦陀,两手按住一杆""降魔杵"",直插地面。据说这""落地杵""为表示此寺可供应四方游僧膳宿的标志(另一种是合掌当胸,降魔杵平放在两手臂间,表示不供应游僧膳食)。过了天王殿便是大雄宝殿,正中供奉""三宝佛""(三尊),是宋代修建寺院时重塑的,其特徵是两个耳朵下端成尖形,解放后,认为寺是唐朝建成的,佛像是宋代塑的,两相不合,因此叫它""改头换面"",把它的头""砍""掉,按照唐朝特徵耳朵下端圆形的头面。但佛像踞坐的石殿和""桌裙""仍是宋朝的。大雄宝殿的左侧有一个石佛阁,称""净业堂"",阁中有一巨大的石笋,聘请石匠各师把它雕成弥陀佛像。佛像连莲花座高达一丈六尺,造型优美,俗称大石佛。经考古专家监定,是一千多年前唐代艺术珍品。关于这尊大石佛,民间有一个有趣的传说:有一位有名的石雕各师听说南山寺要雕塑大石佛,前来应聘,要求较高的工资,但声明,在雕成之后,要是有人能指出任何一个缺点,可以分文不取。完工之日,邀请各界人士前来参观评论,大家啧啧称赞,无人指出缺点。那师傅正在洋洋得意,忽然一个小孩子高声说:""大石佛的指头那么大,而鼻孔那么小,怎么能伸进去挖鼻屎呢?""大家才注意到有这个缺点。要找石匠评说时,石匠已偷偷溜走了。其实这只是笑谈。大雄宝殿的左角悬挂一口直径三尺八寸,高五尺六寸,重1300多市斤的大铜钟。它本是唐朝铸造,元朝延祜六年(1931年)扩建寺院时重新铸造,钟上有元朝住持僧古愚的题铭。钟声洪亮,几里路外还可听见。关于这口大钟的铸造,也有一段故事:传说当年寺内僧人为铸这口钟四出募化,有一位孤苦伶仃的老寡妇,诚心地把仅有的一枝铜钗捐献出来,一个乞丐也把仅有的一枚铜钱捐献出来,僧人虽然笑纳,却视为无关轻重,将其弃置一旁。大钟出炉时,钟面有一个小小圆窟窿和一条小裂痕,经过几次重新浇铸,这两个缺点依然存在。后来住持僧想起了那铜钗和铜钱,拿来一比,完全符合,而且粘住了,再也撬不下来。至今大钟上的铜钱和铜钗痕迹犹在,这故事隐喻着一个哲理。石佛阁的右邻是德星堂,俗称官房,原是供来客住的。1930-1931年间,陶铸任闽南特委书记时曾住在这里,特委机关就隐蔽在这寺内领导革命。大雄宝殿的后面高坡上的右端是藏经阁,内珍藏六十厨经文,其中有无价之宝血书《华岩经》,相传是明天启年间寺僧融(一说雄)和莲山及尼姑莲三人用三年时间刺血合写而成,笔法端秀,字迹显出金黄色,共八十一卷。可惜在""文革""时受破坏,仅存残页。还有光绪帝御赐《藏经》,即贝叶经,也是少有的珍贵文物。阁中还供奉一尊白石佛,是用纯白色大理石雕琢而成,高六尺,重四千公斤。因光洁如玉,被称为玉佛。据查是清光绪三十年(1904年)住持僧妙莲法师从缅甸募化而来。这种白石佛全国只有三尊,一在北京团城(一说围城),一在上海玉佛寺。高坡上的左端是陈太傅祠,据传是当年陈邕故居,后人改建为祠,供奉陈太傅塑像,后像被毁。太傅祠后面有楼,现称""小姐楼"",又称""姑娘楼"",传说为金娘当年的闺房。但据对地方文物有深入研究的陈北恺(" |
随便看 |
|
旅游景点大全收录了59618条中国及外国旅游景点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旅游景点的简介及游览攻略,是旅游出行的有利工具。